寫給讀大學的你:你的迷茫,其實只是懶而已
首語:我曾經相信過迷茫,可后來我開始相信努力。
*1
昏暗的路燈在風中搖曳,幾片雪花飄落在上面。
銹跡斑斑的燈罩,在寒風中努力地呼吸著,發出了輕聲地宿命般的嘆息。
那個時候,所有人似乎都不曾想到一個在日后看起來很嚴肅的問題:我的青春,為何會忽然間便沒了蹤跡?
席慕容曾說,青春是一本倉促的書,一遍遍不忍卒讀。
那些沒日沒夜的日子,那些斑斑駁駁的故事,那些無聊之極的課堂,那些昏昏沉沉的早晨,那些嘻嘻哈哈的青春。
走在北京的街頭,看著繁華的夜景,我知道,它和很多城市不一樣。
它的夜晚更短,短到來不及睡眠,便已經醒來。
有人曾說,在北京的地鐵里,沒有人在假裝生活。
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寒風中人頭攢動,等待著下一班公交或者匆匆走進地下通道。

我站在風中看著他們,可他們似乎也在風中看著我,在這個繁華的城市,我們居然成了各自的風景。
迷茫?
哪一代人的青春不曾迷茫?
中國七八十年代的上山下鄉,文藝青年的掙扎與迷茫;
美國迷茫的一代,在自我掙扎和救贖中反抗著整個時代的壁壘。
什么是迷茫?
書上是這么寫的: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又稱迷失的一代,是美國文學評論家格特魯德·斯坦因提出的一個概念。
他們之所以迷惘,是因為這一代人的傳統價值觀念完全不再適合戰后的世界,可是他們又找不到新的生活準則。
于是他們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價值觀,用叛逆思想和行為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的不滿。
用一個很時髦的詞來說,或許可以理解為:任性!
因為年輕,所以我可以吸毒,可以放縱,可以縱情聲色,可以穿著很夸張的衣服游行……
可是沒有人能理解那份表面張狂背后的痛苦,自由得不到釋放,未來迷失方向。
人就像一只渺小的螞蟻在一個透明的玻璃杯里面來回爬行,永遠無法找到出路……
每到一個城市的時候,我總喜歡去這個城市里的大學去看看,因為我想知道,和我一樣的同齡人到底在如何生活。
一個城市什么最重要?
有一個很有趣的答案:它的大學和圖書館。
我覺得這個答案簡直是一針見血,一個缺乏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的城市,一個缺乏年輕人的城市,注定會慢慢倒下,像一個滿腹經驗和閱歷卻不再年輕的老人。
早上六點半,我走進了北大的校園。
順便去參觀了北大的圖書館,由于第二次來,還不是很熟悉,迷了好幾次路,問了好幾次。
慢慢地看了好多的地方,慢慢地把自己從曾經地地方救贖出來,慢慢地一路走來,我感覺到了很多的無奈,但也認識到了好多的東西。
那些越優秀的人,他們并不是不會迷茫,而是不會一直迷茫,就好像英雄不是打不死,而是不服輸。
北方的冬天依舊寒冷,可是抵擋不住很多人匆忙的腳步。
我轉身離開,只是這個城市的一個無名小卒。
*2
昨天剛考完研究生的同學給我發了一條信息,他是二戰,我問他什么事。
他說,沒什么,只是想找個人哭一場。
我可以想象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被一個考試折磨的模樣,很多人都覺得很夸張,可你沒有走過,所以也不必太刻薄。
很多人都在迷茫,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迷茫變得理所應當。
我什么都不會,什么都沒學,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沒經歷……
更有甚者會說,有什么辦法,環境就這樣?
更有很多的書,一直在宣揚,誰的青春不迷茫?
似乎迷茫慢慢地開始變了味道,變成了你不努力的借口,變成了逃避的理由。
你不會,可以去學。
你不喜歡這個環境,可以掙扎著離開。
你不懂,可以去問。
你迷茫,可以去看書。
其實大多數人的迷茫,并不是真正的迷茫,只是一面抵擋責難的盾牌。
于是,你理直氣壯地去吃喝玩樂,滿心歡喜地告訴自己未來還很長。
起初,我覺得中國對于學校的劃分是不合理的,憑什么把學校劃分成211、985、重點、一本、二本、三本?
后來我覺得,人和教育或許永遠都沒有等級,也不應該有,可是卻不能失去優秀的實質和對優秀的渴望。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上北大清華,那么北大清華也就失去了價值。
你不能因為一次出丑而放棄成長,也不能因為上不了北大清華那樣的學校而放棄自己。
毛不易曾經唱道:
像我這樣聰明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還記得小時候,總會有人問:長大想上哪個大學呀?
于是你用手拖著下巴糾結:上清華還是上北大呢?
后來,你拼命掙扎,或許只是上了一個二本。
于是你覺得假如你上了北大自己就不會迷茫,可是你沒有想想自己為什么沒有上北大。
很多人都習慣用結果來衡量全部,以結果來為自己開脫,沒想到最后其實還是證明了那個有缺憾的過程。
大二那年,我決定考研,離開那個狹小的地方。
那個時候想法很簡單,我只想去一個大一點的城市。
或許不是北京,但也是中國任何一個省會城市。
帶著那種極其天真簡單的想法,我開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于是在別人眼里,我逆襲了。
考研英語一和政治都是81分,一個很嚇人的分數,至少在所有人眼里是那樣。
以前我總是以為環境就是自己可以抱怨的所有,后來我才發現,抱怨是沒有盡頭的。
你如果不努力,走到哪里都是迷茫。
你的迷茫救不了你,也救不了你的大學。
于是你會問,我到底該怎么辦?
天空中飄過一只白色的塑料袋,落到地上,在風中肆意地翻滾,像極了浪里浮萍。
我覺得,當你迷茫的時候,你可以試試這些東西。
*3
大學,我希望你去考一次四級。
很多人眼里,那是一個最簡單的英語考試,但是在另外的人眼里,那也是一次挑戰。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目標,不要太高,過了便好。
或許你身邊的人都不在乎這個,但是不在乎并不代表它沒有意義。
即使好大學的學生,也會拿它來練手。
大學,我希望你去考一次六級。
你四級過了的時候,會覺得原來努力是可以完成一件事的。
結果不重要,你找到了自己的信心。
有時候迷茫的久了,便會失去自己所有的銳氣,就像一把英雄的寶劍,在歲月中失去了披靡的鋒利。
六級有些難,可也不是遙不可及。
過與不過,都沒有關系,至少你不必整天欺騙自己在努力。
大學,我建議你去聽一次講座。
很多學校都會定期不定期地開展一些講座。
你或許很鄙視他們,你覺得老子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祝賀你,你至少還有思想的獨立,但是你缺乏思想的深度和寬廣。
去吧,做一次好好聽講的學生。
大學里,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聽一次課了?
你是一個學生,還不是社會人。
大學,我希望你可以去一次遠方,不用家里的錢。
其實很多人的享受都是不公平的。
你的父母或許沒有你那么多衣服,或許也不會理解你的潮流,可他們至少懂得生活的真實。
象牙塔是一個好地方,可待久了也會失去真實。
背單詞沒有那么難,學習也沒有那么恐怖,經歷過高考的人,這些應該都難不倒你。
你不是迷茫,你只是懶而已。
很多人都喜歡喝雞湯,因為它自帶麻醉。
可我不喜歡,我喜歡把自己的故事寫成雞湯,因為我也想當一回故事里的主角。
現在越來越多的東西充斥在你身邊,只要你想學,或許都是一種開始。
你可以少刷點微博,多看點書。
少看點綜藝,多看幾場Ted。
少玩點游戲,多想想未來的足跡。
不要覺得未來遙不可及,也不要讓所有的不著急變成來不及。
玩和學習,沒有那個更高級,只有那個更適合現在的你。
曾經有一幅作品深深地打動了我,是一件雕塑作品。
那件雕塑是一個上半身已經完成了的人手里拿著鑿子和錘子在雕刻著自己的下半身。
每鑿一下,可能都會疼,可每鑿一下,離美也就越近。
像我這樣平凡的人,到底還有多少人?
像我這樣碌碌無為的人,到底還有多少人?
其實這不是在追問,你是不是注定一直平凡,而是在問:你可曾拼盡全力?
如果像我這樣的人都能逆襲,你應該也沒什么問題。
這不是虛偽的鼓勵,而是我相信改變的力量。
別讓你的迷茫,成為混日子的理由。
你可以迷茫,但別一直迷茫。
活在別人的眼光下,不如活在自己的期待里。
世間所有的身不由己,或許只是己不由心。
文/追風箏的哈桑